政策多向推动辅助生殖行业发展。行业监管方面,政策就目前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和管理的薄弱环节,从机构资质、服务患者、全程服务、内部管理、信息管理、人员资质、人员能力等10个方面对辅助生殖机构和从业人员提出明确要求;相关技术方面,2022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提出的《关于增加辅助生殖技术机构数量放宽辅助生殖技术准入的建议》,国家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通过严格准入、规范实施、强化监管,努力建设供给和需求更加匹配,服务质量更有保障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网络,推动辅助生殖技术持续健康发展,满足群众生殖健康服务需求;行业准则方面,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指出,要更加注重保障社会公益、更加注重优化资源供给效率,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原则包括质量安全优先、分类指导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稳妥有序发展。
此外,近年来,国内多个省份也先行出台关于辅助生殖相关扶持政策,截至最新,已有福建、江苏、广东、北京、江西、四川等十几个省出台三胎实施政策,其中均提到辅助生殖。同时,北京、江西、湖南、四川、湖北等地也发布过拟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的消息。2023年2月底,国家医保局更是明确表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若未来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的需求,也能提高市场渗透率,行业长期成长空间可期。从受益方向来看,下游医疗服务提供商有望受益;上游辅助生殖用药及生殖相关检测标的将进一步加速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