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1947年美藉华人生物学家张民觉在Nature杂志报道了成功借腹生下了幼兔———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兔子,随后不断的探索完成了兔及人卵的体外受精,这为人类试管婴儿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88年在北医大附属第三医院,中国大陆首个试管婴儿诞生。1996年中国首例ICSI试管婴儿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诞生,成为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重大突破。1999年,我国首例PGD试管婴儿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顺利诞生。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 array技术、二代测序技术相继应用于PGD,促进该技术更广泛的临床应用。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在PGD应用领域研发了许多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如世界首例经MALBAC全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karyomap-ping基因分型技术、等位基因映射识别MaReCs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发成功意味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不孕不育症发病率持续走高
2021年5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宋莉司长、四川大学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朱军教授作为共同主席在The Lancet《柳叶刀》在线发表特邀重大报告“A Lancet Commissionon 70 years of women‘sreproductivematernal,newborn,child,and adolescent health in China”《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70周年报告》。根据其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0年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从11.9%升至15.5%,2020年,这一发病率将接近18%。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近年来,中国和全球不孕不育症患病率持续走高;中国不孕不育夫妻的数量逐年增加,人数在2020年达到了5050万。
2、采取辅助生殖治疗后怀孕率相对较高
不孕不育可能由男性或女性生殖系统多种因素原发或继发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生殖器官器质性损坏、内分泌系统或激素紊乱、生殖细胞功能异常、遗传缺陷、或是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复杂的病因或多种可能病因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难溯根本,治疗难度较大。通常,不孕不育症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和辅助生殖技术ART等方法进行治疗。从治疗后怀孕率来看,采取辅助生殖治疗后怀孕率相对较高。
3、中国辅助生殖渗透率远低于全球其他发达国家,未来市场潜力大
中国辅助生殖服务渗透率较低,2018年仅为7.0%。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由于对辅助生殖服务的接受程度更高和更具包容性的政策环境,普及率显著高于中国,2018年分别达到35.2%和30.2%。美国不孕夫妇的渗透率相对较高,并且由于政策极其宽容,也有很多其他适用人群寻求辅助生殖服务,如没有生育问题的正常夫妇、跨境患者、未婚人士,甚至同性恋群体。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辅助生殖服务渗透率将达到9.2%。相比之下,预计到2023年,欧洲和美国的辅助生殖服务渗透率将分别达到36.0%和33.0%。由于中国市场庞大的病人数量,辅助生殖渗透的人群总体仍高于美国和欧洲,同时由于中国渗透率仍然具有增长空间,预示了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4、IVF取卵周期总数增长迅速
在中国进行的IVF取卵周期数增长迅速,所进行的IVF取卵周期总数由2014年约39万个增长至2018年约68.4万个,复合年增长率为15.1%。随着需求不断增长及辅助生殖服务的负担能力不断上升,预计IVF取卵周期总数将于2023年达约132.6万个,2018年至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2%。
5、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增长态势良好
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8年,中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增长迅速,复合年增长率为15.8%,并且预计2018年至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预计能够达到为14.5%。据此,可以测算出,2021年中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空间规模约为3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