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导,资本助力,国内辅助生殖市场迸发活力。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14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91亿元,并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496亿元。
在这个百亿蓝海中,国内辅助生殖机构也加快了布局进程,并聚焦到整个产业链。据未来网记者了解,辅助生殖可分为:
产业链上游:药剂、器械供应商。包括检测试剂孕激素、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等、药物降调节、促排卵、诱发排卵、黄体支持以及器械培养液、取卵针、导精冠等。由于高技术门槛,此部分市场最初被跨国药企垄断,但随着国内政策的引导及市场需求的暴发,国内药企逐渐加大研发力度,价格优势下,上游市场正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对应企业也将获得国产替代红利。
目前此部分市场国内龙头为丽珠集团000513.SZ:根据2021年半年报,其促性激素贡献营收12.58亿元,占总营收的20.18%,为辅助生殖药剂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内药企。
龙头效应下,丽珠集团仍在持续加速产品落地。根据其公司公告,2021年4月,丽珠集团的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丽得宝获批上市,这是默克雪兰诺重组人绒促性素艾泽的国内首仿品种,随着丽得宝上市,丽珠集团成为国内惟一同时拥有重组及尿源产品的企业。
另外,提供国内提供促卵泡产品的企业还包括长春高新,与此同时,奥锐特605115.SH也正建设脱氢孕酮生产线项目,致力在行业中分得一杯羹。
而在产业链中游:互联网服务商。此部分参与者为各类经销代理商,主要打法沿用互联网企业通过广覆盖面及渠道优势,推出讨论社区与在线问诊App,通过提供服务来实现精准获客,并进一步将患者向下游服务机构引流。
其中的代表企业有好孕帮、趣孕、爱丁医生、贝贝壳等。此部分市场中虽尚未跑出上市企业,但在一级市场已经获得不少关注度,以上公司分别获得松禾资本、蓝驰创投、顺为资本及微医贝联的战略投资。
在产业链下游: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目前比部分市场以公立机构为主,私立机构为辅,市场较为分散。虽然机构数量保持有序增长,但由于我国辅助生殖市场的严监管,牌照仍为最稀缺的资源。而获得牌照的企业,在先发优势下持续深耕,增加品牌度,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此部分市场参与者代表为锦欣生殖,公开资料显示,其在2018年夺得3.1%的市场份额,并于2019年一举成为“辅助生殖第一股”。据了解,锦欣生殖起家于四川,近几年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持续布局国内、国际市场,产业地图陆续延伸过程中,其盈利模式逐渐得到验证。
根据公司年报,锦欣生殖2016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从3.47亿元增至14.44亿元,对应归母由0.88亿元增至2.35亿元。持续的深耕患者服务后的锦欣生殖获得了品牌优势,开始向产业链下游继续延伸,构建起全生命周期服务网络,包括妇产、儿保、月子中心等等。
辅助生殖赛道中的另一个代表企业为麦迪科技603990.SH,作为成功转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凭借治疗不孕症为竞争优势的全资子公司玛丽医院,迅速成为辅助生殖服务机构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