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政策鼓励辅助生殖行业的发展
2001年2月原卫生部发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发布较为系统的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规定对辅助生殖机构采取审批制管理。2015年原卫生部发布《关于印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通知》是对2001年出台的管理办法进行的与时俱进的更新,提出“每300万人口设置一个辅助生殖机构”的原则,成为各省设置辅助生殖机构的主要依据。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辅助生殖技术随机抽查办法》和《关于加强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管理的若干规定》意在加强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事中事后监管,防范辅助生殖技术应用风险,提升监管效能,促进辅助生殖机构依法依规执业。2022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增加辅助生殖技术机构数量放宽辅助生殖技术准入的建议》也释放出一个信号,面临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现状,国家重视人口生育问题,鼓励辅助生殖行业的发展。
2、国家放开人口政策,实施“三孩政策”
我国的人口政策发展到现在历经了四个阶段,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逐步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国的80后、90后以及00后出生人口锐减。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浮现和加剧,我国愈发重视生育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2001年制定后经历了两次修改:第一次在2015年将“一孩政策”修改为“二孩政策”;第二次在2021年,国家继续放开生育限制,提出“三孩政策”。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随后在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政策的放开和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使得民众的生育需求上涨,推动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3、北京率先开展辅助生殖医保试点
2022年2月11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将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并提出该政策适用于公立医疗机构,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照执行。这是我国对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重要尝试,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患者有机会、有条件进行辅助生殖治疗。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反映了我国政策对辅助生殖行业的倾斜,国家支持辅助生殖行业的发展,鼓励人们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