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国辅助生殖市场快速发展,但昂贵的费用、治疗耗时长等因素,也压抑着不孕不育患者的需求。
对比来看,不断升级的试管婴儿(IVF)技术,在综合妊娠率方面,比常规药物治疗和人工授精的更高(约40%-60%),由此成为生殖中心的主要盈利项目。
目前,IVF技术分为“四代”,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分别为:第一代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解决女性不育不孕问题;第二代的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解决男性引起的不育问题;第三代的植入前基因诊断与检查(PGT),解决由特殊遗传病引起的不孕不育,即优生优育问题;第四代的胚胎转移技术(GVT),适用于卵子线粒体有缺陷的人群,能帮助有卵巢功能,但卵子质量差的女性。
费用方面。根据兴业证券研报显示,常规IVF-ET、透过ICSI进行IVF、PGT(PGD/PGS)的平均费用分别为35000-50000元、37000-52000元、70000-100000元。
基于此,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的需求,也能提高市场渗透率,从而提升行业景气度。
2月21日,北京市医保局、卫健委和人社部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北京医保甲类报销范围,自2022年3月26日起执行。由此,北京成为了首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城市。
从费用来看,根据本次被纳入医保的16项辅助生殖项目,胚胎单基因病诊断、染色体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囊胚/卵裂球/极体活检术3项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分费用分别为5050元(每个胚胎)、3750元(每个胚胎)、1560元(每个胚胎/每个卵),合计10360元。
此外,上海、河北、河南、天津等12个省市都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表示要增加人类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的数量。这意味着,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力布局下,未来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有望在全国大范围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