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辅助生殖技术(ART)概述
辅助生殖技术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及其各种衍生技术。其中,子宫内授精是人工授精的主要类型,是现有的辅助生殖技术中最简单的办法,但效果有限,受孕率较低。体外受精(IVF),俗称试管婴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辅助生殖技术。一个IVF周期可能需要2-3周,一般包括获取卵子、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和胚胎(受精卵)移植等一系列治疗流程。IVF技术分为三代:第一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第二代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以及第三代植入前基因/遗传学检测(PGT),每一代IVF适用于不同患者。作为现今治疗不育症最有效的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IVF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检测和治疗操作流程,在辅助生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02辅助生殖行业总览
辅助生殖行业是围绕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一系列参与者所共同组成的行业统称。辅助生殖行业以ART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干预,使受孕发生,旨在治疗不孕不育症,造福患者乃至社会。按照发生的流程来看,辅助生殖行业可以分为上游和下游两部分,上游生殖健康检测和下游辅助生殖治疗共同构成完整的辅助生殖行业产业链。
03辅助生殖行业顺应宏观环境,受到国家政策倾斜
在世界许多国家,不孕不育症干预措施的可及性和质量仍是一大挑战。不孕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往往未被列为国家人口与发展政策和生殖健康战略的优先事项,也很少能获得公共卫生资金。但是在中国,无论是医疗技术的发展,还是连续推出的“二胎”甚至“三胎”的人口政策的积极落地,昭示着在中国大环境下,对于生育问题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高度。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2020年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4.12亿人,十年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2020全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0‰,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三年滑落,出生率为1952年该数据公布以来最低。为了减缓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以及出生率的下滑态势,国家人口政策逐步放开:从2015年“双独二胎”政策进阶到2021年5月提出的“三胎”政策,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极大利好辅助生殖行业;同时,政府出台监管政策完善行业顶层设计,行业监管趋于规范,足见国家政府重视生育和人口问题、积极支持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总体态度。通过推动重点地区试点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支付,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利好政策助力辅助生殖加速渗透和深度发展
04辅助生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辅助生殖渗透率远低于全球其他发达地区,但增长速度快。在辅助生殖需求增大和技术的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作用下,与发达国家渗透率差距逐渐缩小。
随着宏观政策的倾斜以及不孕不育疾病负担的加重,近年辅助生殖拿证机构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去,中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的医疗机构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广东),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地域分布的差异逐渐缩小。
此外,相比于行业发展更为成熟的国家,我国开展三代辅助生殖的机构数量较少。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只有78家医疗机构被批准有资质实施三代PGT;此外,大量因染色体结构异常以及其他单基因遗传病导致的不孕不育夫妇也无法有效就医,反映出中国医疗资源尤其是拥有高端技术的医疗资源缺口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