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行业发展历程
ART诞生40余年来已在世界范围广泛得到应用,近1000万新生儿通过ART出生,在北欧一些低生育率的国家,每年通过IVF/ICIS出生的新生儿甚至占到全年出生新生儿7%。近年来我国IVF/ICSI的治疗量也不断增加,2019年的统计突破100万个取卵周期,每年也有将近30万左右的新生儿通过该技术出生。
以不同辅助生殖技术的诞生为依据可划分该行业为如下发展历程,体现ART本身安全性和临床应的较大进展和广阔前景。
1.1785年-1970s,人工授精出世1785年英国Jonh Hunter将一位尿道下裂患者的精液注入到其妻子的阴道内,成功解决了他们的生育问题,标志人工授精技术初步形成,1860年美国纽约州医院人工授精获得成功。我国在上世纪40年代即有人工授精技术,但病例仅是个别的。1953年Bunge和Sheman首次报道使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成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广泛使用。
2.1978年-1990s,试管婴儿诞生1978年7月25日在英国伦敦诞生了人类最早的试管婴儿,此后试管婴儿技术在各国蓬勃展开。1980年澳大利亚、1981年美国等国家试管婴儿也陆续诞生。1985年4月16日,我国台湾出生1名试管婴儿,1986年12月我国香港出生1名,1988年3月10日在北医大附属第三医院,大陆首个试管婴儿诞生,此后妊娠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及其他一些助孕技术的发展,解决了一些有特殊孕育困难夫妇的生育问题。
3.1990年-1999年,体外受精衍生技术开始应用1990年英国最先将PGD应用于临床并获得健康婴儿。1992年时通过将精子直接注入卵细胞浆内诞生了人类首例ICSI婴儿。1996年我国首例ICSI试管婴儿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诞生,199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成功完成我国第一列PGD。
4.1999年至今,辅助生殖技术新发展1998年美国Wisconsin大学Tomson实验室从体外受精14个胚胎中获得5个胚胎干细胞系,自此拉开人类生殖干细胞研究大幕。我国于2004年也成功培养出胚胎干细胞,生殖工程技术发展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同年我国冷冻卵子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诞生,2006年1月我国首例、国际第二例“三冻”(冻卵、冻精、冻胚胎)试管婴儿在北医大附属第三医院诞生,卵子冷冻技术逐渐发展起来。2014年北医三院生殖中心成功应用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MALBAC),诞生世界首例MALBAC扩增测序的PGD婴儿。2019年,生殖中心实验室通过对时差显微镜积累的海量胚胎图像分析,发现了胚胎体外发育的“真实事件”,揭示了形态正常与异常胚胎的区别,有望指导临床对胚胎的正确评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学者也在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中,以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