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行业概况
(1)不孕不育症患病人数持续增长推动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需求增长
不孕不育症为生殖系统疾病,可能由男性或女性生殖系统多种因素原发或继发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生殖器官器质性损坏、内分泌系统或激素紊乱、生殖细胞功能异常、遗传缺陷等。
近年来,我国晚婚晚育现象日益凸显。1990-2017年,我国女性初次生育平均年龄从23.4岁增长至27.3岁,不孕不育率与育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育龄上升提高了我国不孕不育患病率。此外,不良生活习惯、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居民健康状况,部分居民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样导致了不孕不育患病率提升。根据发表于《柳叶刀》的《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70周年报告》,2007-2010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从11.9%升至15.5%;2020年,我国不孕发病率将接近18%。受初婚和生育平均年龄上升、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不孕不育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从而不断提升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需求。
(2)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使辅助生殖医疗服务不断释放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形势较为突出,并于2022年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为61年来首次负增长;人口增长率方面,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人口老龄化方面,截至2022年末,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035万人,占总人口的14.9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1.8%。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少子化方面,群众生育观念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出生人口数量及人口出生率连续五年下降,出生率为1952年该数据公布以来最低;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育龄期间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已跌至1.3,而总和生育率只有在2.1以上,才能维持总人口的自然更替。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在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背景下,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和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优化生育政策并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随着“三孩”政策落地和晚婚晚育人数的增加,国内高育龄妇女(35岁以上)生育需求预计将得到释放。随着生育年龄的上升,高育龄人群患生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也更大,导致患不孕不育症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从而提升了对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需求。
综上,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为辅助生殖医疗服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机遇,从而使其不断释放发展潜力。